合浦古称廉州,因为历史上曾经出过多位清正廉洁、勤政为民的廉吏而得名。国民党统治时期,合浦县政府所在地还叫廉州,但具有讽刺意味的是,来廉州任职的国民党县长,一个个却难得清廉,他们大多成为臭名远扬的贪官污吏,遭到合浦人民的唾弃。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广东省政府派到合浦当县长的李本清便是其中较为典型的一个。 1939年9月,李本清到合浦上任,正值日军大举进犯华南沿海之时,涠洲岛沦陷,钦州失守,合浦成了抗日前线,不断遭到日军军舰的封锁和飞机的轰炸。李本清身为一县之长,理应在国难当头时守土有责,组织本县军民做好抗敌准备。但他并不把抗日御敌当一回事,上任不到三天,便物色本县的有钱有势之人同他合作,成立所谓的“非常时期联合运销处”,假借此名头偷运鸦片、桐油、青麻等违禁物资到广东湛江出口贩卖,从中牟取暴利。 1941年3月3日,日军进犯北海时,烧杀掳掠一个星期后退去,市民损失惨重,特别是沿海渔民,他们的渔船大多被日军烧毁或掳走,不但无处栖身,连谋生的工具也没有了。上级政府发下来一笔赈济款,救济受害渔民,李本清领到这笔赈济款后,并未发给饥寒交迫的渔民,而是在湛江购买了八包洋纱运回合浦,高价出售,赚取差价,中饱私囊。这件事情败露后,有人编了一首民谣来讽刺李本清:“八包纱,八包纱,赈款买来总不差。” 李本清还与合浦的一些地主恶霸、土豪劣绅结成死党,在市场上抢购大米,偷运到涠洲岛卖给缺粮的守岛日军,大发国难财。这种运米资敌的卖国行为导致合浦境内粮价飞涨,大批穷苦群众因买不起粮食,忍饥挨饿。 中共合浦地方组织顺应民意,在全县各乡镇发动和领导了反运米资敌斗争,以此来推动反汪派、反逆流的斗争。期间,组织数千群众参加廉州“大请愿”,连续围堵县政府三天,迫使李本清向请愿群众作出查办运米资敌奸商的承诺,以平抑米价。 李本清开出“空头支票”暂时平息民愤后,便漏出凶残丑恶的嘴脸。他先后多次组织反动武装镇压反运米资敌群众,抓捕参加过反运米资敌斗争的群众1000多人,并将其中的40多名骨干押解到县城,关进大牢,严刑拷打,致使20多人死在牢中,其中有共产党员3名。 李本清上任才一年多时间,就在合浦县劣迹斑斑,罪行累累,臭名昭着。 中共合浦地方组织决心为地方除害,策划了驱逐反动贪官李本清的行动,策动地方上的开明士绅公开出面,搜集李本清犯下罪行的证据,写出联名控告信,派人到湛江,用电文的形式发给四战区、七战区、广东省政府、省民政厅以及在桂林、柳州、重庆政界和军界任职的合浦籍显要人士,要求查处李本清。恶人终获恶报,1946年6月,李本清被撤职查办。 李本清丢了官,灰溜溜地搬出县政府离开合浦县的那天,合浦民众在县政府大门口燃放鞭炮、焚烧送瘟神和吊唁死者的迷信用品“大罡宝”,如同送瘟神一般,送走了这个既反动又贪腐的狗官。 数千群众参加禁止运米资敌“大请愿” |
Copyright © 2018 中共合浦县纪律检查委员会 合浦县监察委员会 版权所有
桂ICP备18005537号-1 桂公网安备 4505210200008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