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经野(1855-1943年),字莘夫,号曹南钝士,山东曹县人,清朝光绪九年(1883年)进士。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当时国家内外多事,李经野悲愤于国势积弱,主张施行西洋政体,举行宪政,遭到当权者猜忌,袁世凯等人乘机发难,罗织罪名参奏李经野,随后李经野被贬为廉州知府。在廉州知府任上,李经野秉公执法、不畏权贵、不与贪官污吏同流合污,始终坚持清正廉洁,一身凛然正气,他高风亮节的品行、护国恤民的举动深受百姓爱戴和敬重。 李经野任廉州知府时,正值多事之秋,清廷的一味忍让,导致海关、外贸业务等被外国殖民主义者操纵,他们专横霸道,无视中国法律章程。有一华籍职员在法国办的邮政局做工,因一时的失误,洋人强行将此员工拘捕处以刑罚。李经野了解情况后,立即前往交涉,坚持要按外交途径由当地官府处理,在遭到法商的无理拒绝后,李经野先后三次挺身而出,据理力争,坚决要回此人,凛凛正气,最终令洋人低头屈服。 一华籍职员在法国人办的邮政局做工,因一时失误,洋人强行将此员工拘捕处以刑罚。李经野先后三次挺身而出,据理力争,坚决要回此人,凛凛正气,终令洋人低首。 李经野在廉州府任上做了大量有益的事情,为了减轻老百姓负担,他豁免了苛细杂捐;为了振兴教育,他大力兴办学校,倡导文明,使得廉州府的吏风大变;他出资将闲置的考棚园欣赏楼改建成廉州府图书馆,这是廉州第一座官办的图书馆;还捐出俸禄建味经书院,重修东坡亭、海角亭、东山寺等。最令廉州民众感其功德的就是建“惠爱桥”,当时,廉州城内西江上的桥梁在一次火灾中被烧,民众过往很不便利,为了解决这个交通难题,李经野带头集资建廉州西门江桥。桥成后,民众因其惠政爱民之功德而将此桥命名为“惠爱桥”,并请李经野为之亲书“惠爱桥”制匾悬于桥上风雨亭上。 李经野十分关心百姓疾苦,体恤孤寡老幼。廉州府衙前有一颗古树,叶子和果实都可以食用,每逢春季饥荒的时候,附近的孤寡老幼便会到此来采摘叶子、果实充饥。李经野告诉下属:“如果遇到穷人上树摘叶子,我们要视而不见,千万不要大声呵斥,免得树上的人受惊而摔伤”。此外,他还在县城东南角设置赈灾点,定期放饭救济百姓。 李经野离任廉州知府时,当地老百姓沿途相送,依恋之情难以言喻,并赠送“万民伞”两把和“千人匾”一块,他的政绩载入廉州史册。 |
Copyright © 2018 中共合浦县纪律检查委员会 合浦县监察委员会 版权所有
桂ICP备18005537号-1 桂公网安备 4505210200008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