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gend id="h4sia"></legend><samp id="h4sia"></samp>
<sup id="h4sia"></sup>
<mark id="h4sia"><del id="h4sia"></del></mark>

<p id="h4sia"><td id="h4sia"></td></p><track id="h4sia"></track>

<delect id="h4sia"></delect>
  • <input id="h4sia"><address id="h4sia"></address>

    <menuitem id="h4sia"></menuitem>

    1. <blockquote id="h4sia"><rt id="h4sia"></rt></blockquote>
      <wbr id="h4sia">
    2. <meter id="h4sia"></meter>

      <th id="h4sia"><center id="h4sia"><delect id="h4sia"></delect></center></th>
    3. <dl id="h4sia"></dl>
    4. <rp id="h4sia"><option id="h4sia"></option></rp>

        中共合浦县纪律检查委员会 合浦县监察委员会 主办
        合浦县纪检监察网 廉州说廉 查看内容

        廉景廉韵|王鉴:于“兼济天下”中“独善其身”

        2020-11-25 16:30| 查看: 9936| 评论: 0|原作者: 岑昌秀|来自: 合浦县纪委office365怎么登陆_365bet足球外围_下载旧版本彩票365软件

        摘要: 王鉴(1598-1677),字玄照,一字圆照,号湘碧,自称染香庵主。明末清初画家,与王时敏、王原祁、王翚齐名,并称“清初四王”,江苏太仓人。明崇祯八年(1635年)任廉州府知府,在任期间,清风惠政、关心百姓疾苦、 ...

        王鉴(1598-1677),字玄照,一字圆照,号湘碧,自称染香庵主。明末清初画家,与王时敏、王原祁、王齐名,并称“清初四王”,江苏太仓人。明崇祯八年(1635年)任廉州府知府,在任期间,清风惠政、关心百姓疾苦、大力发展地方文化教育事业,世称“王廉州”。

        明末时期,社会动荡,盗寇四起,危害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王鉴到任后,目睹百姓苦于苛税、兵燹匪患,民不聊生,他所做的第一件事便是减免赋税、赈济灾民,资助逃亡异乡的农民返乡种田,并发放种子,鼓励农民发展生产。

        当时,廉州府学宫、县学宫以及海天书院和吟梅书院等均遭破坏。为了发展廉州府的文化事业,王鉴亲自捐俸银修复府县学宫和被毁的书院,并从江浙地区选聘两位资深望重、学养深厚的举人,来廉州府担任学官传授知识。王鉴当时已是有名的山水画家,但他每月十五都会到各书院巡视,检查考核生员制艺等,每月初一,他都会到海天书院和吟梅书院给生员讲一次课,寒暑不断,他的这一举动常常受到学生的称赞。王鉴注重乡间蒙学和社学的建设,一旦发现蒙师达不到标准,就另选乡间文士任教。他在廉州三年,对合浦文化教育事业和书画艺术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合浦自古以出产珍珠闻名,王鉴上任不久就恰逢“粤中开采”,王鉴看到对珍珠的无度征敛给当地百姓带来沉重的负担,于是他挺身而出,以太守之力,坚持向朝廷陈请,要去除了这一弊政。王鉴以刚正态度企图阻止开矿恶政的举动,却险些招来牢狱杀身之祸,多亏得到两广总督张镜心的护佑才幸免。两年后,王鉴时年才四十岁,便罢职归隐故里,他的仕宦生活就此结束。

        王鉴罢官归太仓时,箱囊里仅有三十两俸银。清兵入关后,他坚持不再做官。清顺治十七年,他在山的旁边修筑了一间房子,种上了许多花草树木 ,从此专心他的绘画事业,心无旁骛,颐养天年。康熙十六年,王鉴无疾而卒。他的一生作品众多,着有《染香庵集》《染香庵画跋》,画作有《长松仙馆图》《仿巨然山水》《虞山十景图》《梦境》等,流传于世。


        Copyright © 2018    中共合浦县纪律检查委员会   合浦县监察委员会   版权所有
        桂ICP备18005537号-1   桂公网安备 45052102000089号

        返回顶部